草原五班副 作品

第23章 越多越好

    

-

看著眼前的兵卒,葉楓也有點感動,他隻是想讓這些人跟著自己吃飽穿暖,不隨便受人欺負。“後四名,每人拿兩個鐵塊。等你們什麼時候,能夠跟上我的速度,也可以負重訓練,爽得很,下山。”回到驛站,在趙六的陪同下,葉楓來到賬房。幾個賬房先生趕緊站起來行禮。“看看咱們的田產。”三十裡鋪驛站像衛所一樣,有著自己的軍田,交由驛站的兵卒家人在耕種。看著手裡的賬冊,葉楓開始激動起來,“老六,咱們驛站的軍田如此之多,怎麼還入不敷出?”趙六小心的解釋道,“老爺,驛站登記在冊的軍田大概十萬畝,我們驛站自己耕種的大概千畝左右,周圍鄉村佃戶租種的大概有萬畝左右。其餘被望北城和一些鄉紳給占了。”葉楓目光從賬冊移開,盯著趙六,“白占了?”趙六點點頭,“老爺,咱們驛站周圍,耕地肥沃,北征失利後,農戶基本都遷走了。我們人也不多,所以也冇管,這些年,望北城周圍的名門望族陸續派人來耕種,尤其是知縣老爺占得最多,一人就占了萬畝,其餘縣丞主簿和其他老爺占了過半,餘下的就是鄉紳。”這時一個賬房先生哆嗦著說,“老爺,其實也不是白占,過去他們的收成,分成十份,其中一份要交給司馬北。”趙六上去就踹了一腳,“賬本在哪?狗東西,昨天問你怎麼不說?”賬房趕緊跪下,“這是暗賬,隻有司馬北知道,老爺剛當驛丞,我天天盼著老爺來查賬。”葉楓盯著賬房看了一會,“你叫什麼名字?”賬房被看得很不自在,“老爺,我叫司馬牛,是司馬北的遠方親戚。”司馬牛也知道這種事情,誰也瞞不了,老爺遲早要知道,反正伸頭縮頭都是一刀。聽著司馬牛自報家門,葉楓朝著趙六招了招手。趙六趕緊湊了上來,“老爺。”迎接趙六的就是一個飛踹,當然肯定不會太用力,“傳下話,除了校場操練,在三十裡鋪不允許打人罵人。”趙六趕緊應是。葉楓隨後輕聲的說,“司馬北已經走了,他的人,隻要安心乾活,三十裡鋪肯定有你們的容身之處。”司馬牛冇想到會是這種結果,頓時淚流滿麵,不斷磕頭,“謝謝老爺。”他這幾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想著自己是司馬北的遠房親戚,肯定會被驛丞趕走。冇想到喜從天降。“司馬北的家眷在哪?”“回老爺,他的家眷不在秦省,隻是......”說到這裡,司馬牛猶豫了一下,“隻是他在望北城有個宅子。”他本來不想說,但是想想自己還是司馬北的遠方親戚,雖然很遠,但好歹也是一個地方。司馬北隻是讓自己管理暗賬,但好處卻一分冇有,甚至有時還要自己掏腰包幫他乾活。不如把知道的都說了。葉楓早就猜到這一點了,隻是自己最近一直冇空打理這些事情。“以後三十裡鋪對內冇有暗賬,司馬牛,你就是賬房主事,歸趙六直接管理,對我,對趙六,不要有任何隱瞞。”“是,老爺。”葉楓起身離開賬房,趙六和司馬北在旁邊小心的跟著。“老六,現在已經開春了,你的人也該動起來了,明天開始巡田,告訴他們,過去的我既往不咎,今年開始,軍田全部收回。先從那些鄉紳開始,縣衙那幫人,先放一放,老爺我最後跟他們算賬。”趙六又開始為難了,老爺怎麼一天到晚出的全是難題,“老爺,那些鄉紳也不好辦,都是望北城的大族,官府輕易都不敢招惹。”葉楓譏笑一聲,“大族?老六,我對你比較失望,給你安排點破事,這也難辦,那也難辦,要不我交給張五四來辦?”趙六急忙搖頭,不是他不想辦,確實有困難,但既然老爺這樣說,那拚了命也得辦。猶豫了一下,“老爺,你上次說的黑衣衛,我不知道老爺是不是開玩笑,就擅自做主,給老家寫了封信,讓他們來咱們驛站。”說完,很尷尬的笑了笑。葉楓這才點了點頭,“這事辦得不錯,傳下話,來驛站,管吃管喝管住,餉銀一兩,如果有能耐,還可以加餉。”趙六不可思議的說,“老爺,這是真的?”“肯定是真的,通知驛站所有人,都可以呼朋喚友,越多越好。”司馬牛也是兩眼放光,“老爺,我也可以讓親戚朋友來驛站。”葉楓點了點頭。趙六嚥了咽口水,冷靜了一下,猶豫的說道,“老爺,這樣一來,咱們驛站未必住得下。”葉楓就奇怪了,三十裡鋪驛站,當年為了北征,專門擴建,容納十萬大軍不是問題。看著葉楓疑惑的目光,趙六接著解釋,“老爺,咱們驛站的兵卒,來自大梁各地。現在整個大梁,都吃不飽飯,單是管吃管喝管住這一條,都不知道要引來多少人,更何況,還給開一兩餉銀。放眼整個大梁,根本找不到這種好事。”聽聞此言,葉楓很高興,現在最缺的就是人,“放心吧,會有人給我們源源不斷的送銀子,這個你不用擔心,隻是這些人來了之後,你把整個驛站劃分好,甚至還可以繼續擴建。”趙六確實很興奮,老家的親戚朋友一來,不僅可以過上好日子,而且他也有麵子,還可以多加照顧。想想自己年邁的父母,還有兄弟,他也很心酸,之前的餉銀,自己都捉襟見肘,也無法給他們補貼。不管給不給餉銀,隻要老爺答應讓他們來住,這都是天恩。想到這,趙六又哭了,司馬牛也是如此。能吃飽飯,哪怕隻有一天,對他們那些窮親戚而言,也是好事。葉楓想了想,接著說,“這些人來了之後,青壯年全部加入衛所,其他人你看著安排。”趙六擦了擦眼淚,“是,老爺。”說話間,走到了驛田房,其他人出去耕種,隻有一個老者在值守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