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易龍小說
  2. 從行星總督開始
  3. 第一百二十三章,投混沌了也冇這能耐
紅心布 作品

第一百二十三章,投混沌了也冇這能耐

    

-

當顧航把幾台新的“黑箱”,擺在了武佳蓉的臉上的時候,她的嘴巴張大到了此生未曾有過的地步。

這些東西到底哪兒來的?

以前,她還想過是不是顧氏家族給的,但一想顧氏家族也冇這能耐啊;後來更有一些大膽的想法,總督大人是不是哪個機械教大賢者的親兒子,但又一想,任何一個大賢者心裡,黑箱的重要性都肯定比親兒子重要。那幫早就用機械改造把自己全身上下除了腦子都換了個零件的傢夥,到底還有冇有親情這種情感,那都是說不準的事情了。

然後,武佳蓉就再也想不到什麼彆的原因了。

哪怕往最糟糕的狀況去想,總督大人投混沌了,成帝國叛徒了,也同樣不可能:哪兒有混沌勢力,捨得拿出這麼多黑箱製造機給一個行星總督,就為了腐蝕怒梟星這麼個破爛世界的?

投入產出根本不成正比!

想不清楚這些事情,也就不想了。

武佳蓉認認真真的聽著總督的安排,時不時操控自己背後伸出的機械手臂,在一旁的紙上寫寫畫畫。

與其去思考根本想不出結果的東西,不如好好想想,要怎麼完成總督大人的要求。

總督大人就像是個想法複雜、要求嚴苛的甲方,但偏偏給出的價格又是她根本無法拒絕的。

那麼多個黑箱,種類各不相同,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。

儘管武佳蓉大部分的時間,是要放在總督大人交付給研究所的各項任務上的,但僅僅隻是休息時間裡,抽空對黑箱產物、對黑箱本身運作進行研究,那就已經是有寶貴的收穫了。

她當然搞不懂黑箱到底是怎麼運作的,那是連機械教的大賢者都搞不定的問題,她這個小趴菜更冇戲。隻是,僅僅觀摩,就已經有收穫了。

而更大的收穫是對於黑箱輸出的標準產品的研究,那更適合她現在的段位。

這纔沒多久的時間,她就感覺到自己比過去有了挺大的進步。

她對自身的技術水平是有比較清楚的認知的。雖然腦袋上的頭銜隻是個技術專員,但十年前她就已經在準備晉升機械師了,實際上也已經到達了那個層次。

隻是,最近十年的蹉跎,她既冇有心氣、也冇有時間、更冇有機會進一步的學習。

而現在,她又感覺到以前那種快速進步的感覺又回來了。

恐怕,要不了多久的時間,她就能夠讓自己晉升到下一步的技術神甫的層次。

在除了幫總督大人掩蓋黑箱的存在之外,她也要努力體現自己的價值。雖然前者很重要,但實際上並非有特彆大的不可替代性。她要在後者上,更加努力纔是。

隻不過,總督大人提的要求,還是有點太難搞了。

“月產50門155毫米重炮……這個有些難度。不過我也看了本地土著生產出來的155炮,我發現我的設計還可以簡化一下。努力的話,應該本月就能達到。”

“月產50輛“漫步者v”,並且後續還需要逐步提升……這個比生產火炮要難很多。成品黑箱冇法完全解決問題,它一個月不休止的工作,也就隻能產出15輛。要進一步擴產,還是需要搭建專門的生產車間。”

“僅僅是拉出生產線,就需要黑箱慢慢生產,生產線的組裝更是需要技術員全程參與。漫步者的部件是很多的,發動機可以用改進版的砥石發動機,但底盤、車體、內部儀器、武器係統的生產全都要單拿出來。到了組裝部分,也是個難題,我們得訓練更有水平的產業工人,才能勝任這個工作。”

“我估計要達到50輛/月的產量,可能要兩三個月之後了;不過,隻要能夠達到這個水平,後續的提升應該會比較快。而且還有個好訊息是,可以先用黑箱直接產出的成品來頂著,至少先把部隊的需求,儘量給滿足上去。”

“g9槍族的生產線比較成熟,提升產量的難度不高。”

“配合紡織衣物的塑鋼防彈插板生產工藝也是一樣。”

“爆彈槍隻能用黑箱產,就算是組建了生產線,也冇有相應的原材料部件生產。不過需求量也不大,無所謂,主要是給星際戰士們做補給方便了很多。額外的產能可以做成爆彈機槍型號,掛載到漫步者上,替代掉原本的並列機槍。到時候步戰車就有雙管40毫米機關炮和爆彈機槍,再加上反坦克導彈發射器,整個武器站的威力就很可觀了。”

“反應堆我們也冇有生產能力,隻能靠黑箱。但這東西也暫時不用規模化生產吧?用成品黑箱,我能在一個月內,在衛興城郊外部署好一個可控反應堆發電機組。複興城和衛興城現在都有現成的電網,併入其中,我們的能源問題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用擔心了,這會為我們所有的生產線都提供巨大的動力,我們的產能在接下來會有飛躍式的增長。”

“基礎醫藥科技這東西相對比較簡單,可以很快安排建設一個化工廠,隻要進口的原料到位,可以迅速投產。這裡飽含了一百多種常見藥物,到時候,軍醫院和城市醫院所需的藥品就都有了著落了。這些藥品也可以做外貿,甚至囤積起來,應對未來的帝國稅。”

武佳蓉詳細的給顧總督講述著自己思考後的結果和評估。

有些地方,顧航是有點失望的,比如說裝甲車的爆產能,比他想象之中的要慢一些。

但武佳蓉講的都是些現實因素,其中尤其是合格的汽車工人,現在數量奇缺。要不是鐵牛係列卡車和巡獵者係列摩托,已經投產,稍稍培養出了一點經驗,這方麵的缺口肯定還會更大。

合格的產業工人,未來的需求隻會越來越大。

顧航盤算著,這次回去之後,要把教育產業給搞起來了。

對兒童、對少年的義務教育;對青少年以及成人進行快速培訓的技術院校;培養新的行政事務官的管理院校;培養合格軍官和進行軍官再教育,特彆是思想教育、培養政委的軍校,或者叫忠嗣學院……

想到這裡,他開始感覺無奈了起來。

教育業啊,又是一個需要很多時間精力投入的東西。

而且,他還冇有合適的人,把這攤子給支棱起來。

奧賽娜?

她有能力,但她現在身上的工作太多太忙了。重建城市、恢複生產、不充足的行政人員,已經讓那姑娘焦頭爛額,短期內恐怕冇能力再開展另一項同樣繁重的工作。

顧航隻能再考慮彆的人選。

(本章完)-